1、白族人信仰本主和佛教。本主多为自然神、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或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。佛教自唐代晚期传入洱海地区,最初是“婆罗门”和瑜珈密宗,密宗僧人被称为“阿闺黎”。元明以后,内地禅宗传入大理,使洱海地区被誉为“古妙香国”。白族的宗教信仰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。
2、白族,聚居于点苍山与洱海周边,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在生活习俗和服饰上保留了鲜明的传统特色。白族普遍崇尚白色,以白色为主色调,男子如大理湖区的,常着白色上衣配蓝色或黑色包头,外套黑色领褂,下着宽桶裤,而其他地区的男子则有各自独特的头饰如“三滴水”或瓜皮帽。
3、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,但色彩明快、映衬协调、挑绣精美、古雅端庄等,则又是共有的特征。白族服饰用色大胆,浅色为主,深色相衬,对比强烈,明快而又协调;挑绣精美,一般都有镶边花饰,装饰繁而不杂。
4、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省,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此外四川省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。白族有本民族语言,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。
1、白族,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,位列中国第15大民族。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南和湖北五省,其中云南的白族人口最多,占总人口的80.87%。
2、白族,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省,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此外四川省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。白族有本民族语言,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。
3、白族,自称“白伙”、“白尼”,是云南特有民族。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,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、贵州省等地。白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文字由汉字基础上形成独特符号的音节文字组成。 历史背景 白族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古代氐羌族群。
1、白族的聚居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云南省,尤其是大理白族自治州。白族以其独特的服饰特色而闻名,其服装历史演变丰富,白族人崇尚白色,服饰设计风格各异,但都以白色衣服为尊贵。古代白族服饰有“头饰羽翎”的特点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服饰逐渐受到汉族的影响,白族王室和官员开始穿着类似汉服的服装。
2、白族,自称“白伙”、“白尼”,是云南特有民族。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,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、贵州省等地。白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文字由汉字基础上形成独特符号的音节文字组成。 历史背景 白族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古代氐羌族群。
3、白族,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省,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此外四川省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。白族有本民族语言,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。
4、白族,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,位列中国第15大民族。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南和湖北五省,其中云南的白族人口最多,占总人口的80.87%。
5、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白族先民在苍山洱海和滇池周边繁衍生息,创造了早期稻作文明。在剑川海门口,3000多年前出现了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,表明他们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。先唐时代,洱海地区的史实记载并不详尽,主要依靠司马光《史记西南夷传》。
白族的聚居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云南省,尤其是大理白族自治州。白族以其独特的服饰特色而闻名,其服装历史演变丰富,白族人崇尚白色,服饰设计风格各异,但都以白色衣服为尊贵。古代白族服饰有“头饰羽翎”的特点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服饰逐渐受到汉族的影响,白族王室和官员开始穿着类似汉服的服装。
白族,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省,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此外四川省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。白族有本民族语言,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。
白族,自称“白伙”、“白尼”,是云南特有民族。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,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、贵州省等地。白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文字由汉字基础上形成独特符号的音节文字组成。 历史背景 白族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古代氐羌族群。
白族,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,位列中国第15大民族。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南和湖北五省,其中云南的白族人口最多,占总人口的80.87%。